10月10日下午,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项述职评议大会,市委书记、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惠建林出席会议并讲话,强调要聚力“产业强市、创新转型”,以市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化以评促改,推动作风效能实现新提升,精准务实推动实体经济振兴。
市长张叶飞出席会议并讲话。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张洪水主持会议。我委等10个部门作述职报告,市人大常委会4个专项评议组作评议报告,市领导、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143人进行了票决。
委党委书记、主任董和建在大会上作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专项述职报告,报告回顾了一年来我委在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,加快推进产业优化聚力,努力在振兴实体经济中所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。在服务市属企业上。建立定期走访机制,将办公会、党委会、专题讨论会开到企业现场,及时掌握新问题、新情况,一事一议地协调矛盾、争取政策、强化服务。去年以来在企业现场召开各类会议80余次,协调解决问题120余项。加强投资管理,对主业和“三非”投资实行备案、核准管理,一年来清理“三非”投资项目26个。加强融资管理,企业综合融资成本、新增融资成本和信托占比全面下降,去年以来置换高成本融资174.9亿元,减少利息支出7.9亿元。完善目标考核体系,变统一标准为个性化标准,根据企业特点实施分类考核,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,建立与企业领导人员选任方式相匹配的差异化薪酬制度。推动盘活存量资产,通过调查摸底梳理出6大类存量资产,进行分类施策、分别处置。实施资源重组整合,参股省港口集团;整合国有优质物流资产和核心业务,今年营收预计将达48亿元。强化资本运作,3家国有集团公司主体信用评级上调至AA+,产业集团参与投资的股权、军民融合等20支基金运作良好,国有资本参与投资的12家公司新三板挂牌。在服务央企国企上。创新招商思路,以“高密度、多频次、广覆盖”的小分队形式赴央企总部拜访,先后拜访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101家企业中的85家;转变招商方式,变撒网式招商引资为精准性招商选资,着眼于我市现有的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开展招商;突出招商重点,着重围绕高新技术、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以及产业链延伸配套进行精准招商。成功举办“百家央(国)企镇江行”活动,吸引134家央(国)企的220名代表赴镇参观考察,现场集中签约项目20个,目前开工率达65%;组织金港产业园北京招商推介会,现场集中签约项目8个,达成与北京中关村产业园的交流合作机制。为央(国)企在镇项目提供“保姆式”优质服务,确保项目招得来、留得住、做得大。首创地市级央企联盟——镇江央企交流服务联盟,设立航空航天等8个专业平台和央(国)企“110服务电话”,帮助解决问题150余件。开展在镇央(国)企大走访活动,共走访46家企业和16个重点项目,梳理问题52件,已解决35件,剩余问题积极协调推进。在服务困难企业上。对市属国有改制企业核销、剥离、抵扣、提留资产进行全面清查,建档立册,纠察违规、健全机制、规范管理。推进通用器材厂、莲花味精等企业破产清算和1938名职工分流安置。实施金河纸业、韦岗铁矿、钢圈厂等企业依法破产,推动华通动力、联合水泥、龙门矿业、兴龙物流等企业自主清算。先后解决了近2000名煤矿尘肺病职工工伤待遇、200多名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落实问题。顺利推进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“三供一业”分离移交工作,对国有煤矿“僵尸企业”进行全面调查摸底,制定专项整治方案,改革遗留问题逐步妥善化解。
董和建主任表示将以此次评议为契机,认真接受评议,主动接受监督,强化问题意识,切实加以整改,不断提升服务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水平。一是坚持问题导向,即知即改抓好整改落实。进一步优化监管思路,拓宽“管资本”的路径方法,该放的坚决放到位,该管的一点不能松,坚持服务和效益并重。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,优化布局,做强主业,增加传统产业附加值,做足新兴产业和产业链延伸文章,更多地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掌控城市资源的实体经济领域集中。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,整合国有金融、类金融资产组建专业运作平台;综合运用定增、兼并收购等方式方法,迅速做大上市公司规模;加快培植上市后备企业,提高资产证券化率。二是狠抓制度监管,规范行为促进健康发展。不断健全国资国企制度体系,严格执行监管服务流程,在依法履职的同时,规范企业经营行为,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。在重大问题决策上,严格履行“三重一大”程序,切实增强决策的科学性。在对外投资上,规范企业投资特别是 “三非”投资的决策程序,把盈利能力作为评估投资的重要指标。在项目融资上,明确主业投资导向,完善项目生成机制,提高直融比例,压降融资成本。在担保借款上,从严审核把关,压缩存量担保,有效防范担保链风险。三是深化内部改革,推动国有企业瘦身健体。帮助企业完善机制,化解企业历史包袱,促进企业轻装上阵,加快向实体产业转型发展的步伐。实施管理架构改革,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,优化内部管理架构。推进人事制度改革,在更大范围开展企业领导人员市场化选聘,压缩机构人员管理层级,建立员工招录计划审核和公开招录制度,实行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。加快三项制度改革,做到干部能上能下、员工能进能出,收入能增能减。试行激励制度改革,探索试点企业员工持股,提高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。